close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實現了改革理論和政策上的重大突破,開啟了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歷史新徵程。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複雜多變,世界經濟正在深刻調整、緩慢複蘇,我國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經濟增長總體穩定,保持在合理區間,同時也面臨現實挑戰和潛在風險。江蘇經濟發展一直走在前列,正處在轉型發展、爬坡過坎的重要關口。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省委、省政府召開民營經濟發展表彰大會,謀劃和推進民營經濟發展,既是順應發展階段變化、積極主動作為的重要之舉,也是促進江蘇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進“兩個率先”的戰略之策。
  一、再造江蘇民營經濟發展新優勢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民營經濟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始終與改革開放的進程緊密相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點燃了民營經濟的星星之火。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並強調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30多年來,從“有益補充”到“重要組成部分”、再到“重要基礎”,從“允許存在”到“共同發展”、再到“兩個毫不動搖”,我們黨在理論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實現了社會生產力大解放,推動了民營經濟大發展。
  江蘇是民族工業的發祥地、鄉鎮企業的策源地,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較早地在民營經濟發展上改革探索、邁開步子。歷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先後三次召開專題會議,順應發展階段新變化,與時俱進作出戰略部署。2000年鮮明提出“六放”發展方針,助推民營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2004年強調營造民營經濟發展的最佳環境,促進民營經濟與國資、外資競相發展,形成“三足鼎立”之勢;2010年明確提出加快民營經濟轉型升級,推動民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占據全省經濟“半壁江山”。近五年,是我省民營經濟實力增長最快、水平提升最大、作用發揮最為顯著的時期之一。一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民間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68%,民營經濟創造的增加值占全省經濟總量的54%,提供的稅收占直接稅收總額的57%,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積極投身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主戰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全省73%,研發投入約占全省企業的2/3,一大批科技型民營企業爆髮式成長,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排頭兵。三是擴大就業的重要渠道。民營企業創造了80%新增就業崗位,越來越多的人當上了股東和經理人、走上了創業路,為城鄉居民增加工資性收入、提高財產性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撐。四是社會活力的重要源泉。民營企業積极參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進入社會事業領域,顯著提高了社會資本和生產要素效率,有力促進了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刻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推動形成了生動活潑、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可以說,民營經濟在富民強省、“兩個率先”進程中作出了重大貢獻,為江蘇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今後一個時期,我省民營經濟發展總的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轉型發展為導向,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加快推動政府轉職能、企業轉方式、社會轉觀念,充分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到2020年,民營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顯著增強,對富民強省的貢獻顯著提高,為“兩個率先”提供強有力支撐。
  實現“三個轉變”,核心是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市場主體不斷激發活力的過程。我們強調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落實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托底的基本思路,戰略上保持定力,戰術上積極作為,加快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要立足搞活微觀、激發企業創造活力,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體制機制束縛、解放生產要素制約,努力開拓民營經濟發展的廣闊前景。
  實現“三個轉變”,關鍵是向改革創新要動力。改革是推動發展的最大動力,創新是各項事業的不竭源泉。要堅持問題導向,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進改革攻堅,實施創新驅動,不斷消除制度性障礙,堅決打破各種隱性壁壘,著力營造公平競爭、優化升級的良好環境,努力把市場活力、發展動力和社會創造力充分釋放出來。
  實現“三個轉變”,必須“三位一體”聯動推進。政府轉職能是前提,企業轉方式是核心,社會轉觀念是基礎,三個方面緊密聯繫、相互影響,必須協同推進、共同發力。只有這樣,政府轉職能才能到位有力,企業轉方式才能持續有效,社會轉觀念才能蔚成風氣。要加強統籌協調,發揮政府推動、企業主動、社會促動的整體效應,凝聚民營經濟轉型發展的強大合力,著力打造江蘇民營經濟升級版。
  二、政府要轉變職能創新服務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轉變政府職能作出了明確部署,最近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該放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該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前提是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重點是進一步簡政放權,方向是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致力於加強宏觀調控、公共服務、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歸結到一點,就是營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讓企業和個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間去發展經濟、創造財富。下轉A2版
  上接A1版一是簡政放權要精準發力。現階段,簡政放權不僅是轉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也是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關鍵一招。這些年,我們一直在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但與企業的實際感受還有不小反差。減少行政審批,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削手中的權,減既得的利,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管有多難,不管遇到多大阻力,都要堅定不移地推進。要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切實把政府不該管的、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事情交給市場,讓市場在所有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充分發揮作用,推動資源配置實現效益和效率最大化。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權力清單和市場主體負面清單制度,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讓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要切實為企業鬆綁,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要進行清理規範,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項目;對經營服務性收費,要推進中介服務組織與行政機關“脫鉤”,培育中介服務組織,在充分競爭中把服務價格降下來。簡政放權,不能自說自話、自拉自唱,搞體內循環。要多聽企業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和評價,確保權力的“減法”能換來市場活力的“加法”。
  二是優化服務要深處著力。面對新的形勢,不少外省市創造了更多好經驗,企業也面臨更多的新挑戰,優化服務無止境,企業有所求政府必須有所應,要貼近民營經濟發展需要,在推進服務便利化、均等化、社會化這“三化”上做足文章,努力把企業“圍牆外的事”辦出高水平。政府流程再造是提升服務效能的關鍵環節,要科學界定部門之間的事權分工,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構建統一服務平臺,能簡的則簡、能並的就並,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以達到環節最少、程序最簡、時限最短。公共服務首先“姓公”,均等化是其基本取向,為老百姓服務不能厚此薄彼,為市場主體服務應當一視同仁。對企業提出的合理需求,不管什麼所有制、不管熟悉不熟悉,能辦的都要積極地辦、快速地辦,難辦的要想方設法地辦,使各類企業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服務。吸收社會力量參與,發揮市場作用,是公共服務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要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凡屬事務性管理服務,原則上都要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會購買,鼓勵引導民資積極投入。監管也是服務,是為了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要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堅決剋服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的現象,推進監管制度化常態化。與民營企業打交道,我們提倡君子之交,按法律法規和公平公正原則,毫不含糊地為企業搞好服務,絕不搞勾肩搭背、以權謀私。
  三是落實政策要堅決有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這些年,從中央到地方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目前情況下,落實好政策比制定出台政策更為重要。我們對2008年以來國家和省出台的政策進行梳理,繼續執行的政策已彙編成冊,要堅決落到實處,需要調整完善的加快出台新的政策,希望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對照執行,特別是對“三個門”的問題要認真排查、列出清單、儘快解決,給民營經濟更大的發展空間。政策落實要增強普惠性,不能像探照燈一樣聚焦少數。要加強督促檢查,減少“梗阻”行為,杜絕尋租現象,擴大政策普惠性,營造一視同仁的環境,讓符合條件的企業不打招呼、不找關係都能享受到政策陽光的普照。目前市縣正在進行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把政策落實情況作為查擺問題的重要方面,加以排查。對民營企業在融資、土地、技術、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難題,各級政府和部門要主動予以關心,加強工作創新,幫助化解難題,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三、企業要轉變方式創新發展
  我們提出經濟轉型升級已有多年,取得一定成果,但市場規律告訴我們,現在江蘇民營經濟已經到了只有加快轉型才能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階段。要順應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加快由產業鏈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由粗放增長向集約發展轉變,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由傳統管理向現代治理提升,由本土化經營向國際化運營邁進,不斷提升江蘇民營經濟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
  一要在創新驅動發展上勇立潮頭。企業競爭環境已經發生很大變化,要想占據有利地位,必須有品牌、有專利、有自主知識產權、有自己的話語權,通過持續創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我省製造業規模大,傳統產業占比高,如果插上創新的翅膀,就能飛得更高、走得更遠,煥發生機、永葆青春。當前,新一輪技術和產業革命方興未艾,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新材料等日新月異,催生了一大批新興產業,企業依靠技術創新推動發展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急切。要推動產學研合作向縱深發展,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資本鏈、人才鏈融合,讓更多的技術創新成果在民營企業開花結果。創新的路上會困難重重,但不創新肯定是死路一條,廣大民營企業特別是科技型民營企業,要把科技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大力引進科技人才,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技合作,不斷提升產業層次和產品競爭力,努力成為行業的領頭羊和“小巨人”。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雲計算、平臺經濟、移動互聯網等正在深刻改變著生產生活方式,帶來資源整合、商業模式、創業模式等全方位的變革,一批民營企業正在積極發展互聯網經濟。企業家要增強互聯網思維,開闊眼界和思路,準確把握趨勢,推動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有效嫁接,推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互動發展,努力闖出一條創新發展的路子。
  二要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上加快步伐。制度是現代社會的核心競爭力。從國家層面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企業層面看,同樣需要加快推進自身治理結構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這個“現代化”的基礎平臺,就是現代企業制度。現在,相當數量的民營企業仍然是家族式管理,即便是一些規模企業也是如此,這其中就包括不少從鄉鎮企業改製而來的民營企業。應該說,家族制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自然形態”,在初創時期和規模不大的時候,具有管理人員少、成本低、決策快等優勢,但是到了一定規模、一定時間,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一定是一個大的方向。現代企業制度有一套成熟的制度體系,完全可以為我所用,當然也要防止生搬硬套、水土不服,要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探索和完善。最近一個時期,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化解過剩產能力度加大,兼併重組的現象大大增加,我們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要抓住機遇,爭當“整合者”,在兼併重組中集聚優質資源,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也支持相關企業建立多元開放的產權結構,消化過剩產能,調整產業結構。需要強調的是,我們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要註重發揮企業黨組織的重要作用,增強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地促進企業發展。
  三要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上積極作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著力點,不是國有經濟和非公經濟的零和博弈,而是不同所有制經濟的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對民營企業的轉型發展是一個重大機遇。從調研瞭解的情況看,一部分民營企業早就在混合所有制上邁出步伐、取得成果,也有部分民營企業對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一些顧慮,對混合什麼、怎麼混合心中沒有底。最近,從中央到地方陸續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公用事業等領域推出一批項目,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投入。我省也出台了《全面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一般競爭類企業國有資本有序進退、合理流動,等等。民營企業要加強政策研究,善於發掘商機,積極主動參與,在互利合作中實現雙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既要與國資混合,也要註重與外資混合。在操作實踐上,鼓勵立足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可以搞項目合作,也可以搞股權轉讓,還可以到資本市場上收購。不限地域、不限領域、不限形式,只要能夠形成新機制,增強競爭力,就應該去大膽實踐。
  四要在國際化發展上主動出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對開放戰略作出重大部署,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進一步拓展了企業國際化發展的廣闊空間。江蘇民營經濟已經到了國際化發展的新階段,在全球範圍內找資源、拓市場、謀發展是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不少民營企業在國家和省里“走出去”政策支持下,積極開展境外投資,加快國際化步伐,有的在境外設立營銷網絡和研發中心,有的收購境外公司和知名品牌,有的建立工業園區,有的投資旅游城鎮開發,“走出去”正從“小試牛刀”走向“大展身手”的階段。縱觀知名的跨國公司,有不少是靠自身滾動發展實現跨國經營的,而通過兼併收購進行全球佈局則是更多企業普遍的做法。國際市場空間廣闊,需求多樣,充滿商機,希望更多的民營企業躋身國際化舞臺,在全球範圍配置資源、開拓市場,使自身發展達到新的高度。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複雜多變,企業“走出去”既要大膽又要審慎,相關部門要加強指導服務,有效防範和規避風險,讓民營企業在國際化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四、社會要轉變觀念創新環境
  如果說,完善的市場經濟制度是民營經濟賴以生存的土壤,那麼良好的社會環境就是民營經濟茁壯成長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推動社會轉變思想觀念,就是要讓廣大勞動者、創業者和企業家得到應有尊重,讓他們的社會貢獻得到充分認可,讓他們的發展成長得到鼎力相助。實踐中,關鍵是要解決好“三個如何看待”。
  首先,如何看待勞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勞動是一切成功的必經之路。無論是追逐夢想,還是成就事業,最終都要建立在辛勤的勞動之上。民營企業普遍反映,招工難,苦活臟活沒人願意乾,優秀人才引不到、留不住。社會上也有不少人認為,在民營企業工作低人一等,在民營企業發展前途不大。這一現象,錶面是擇業觀念問題,實質是思想認識問題,沒有把普通勞動者放在應有的位置。無數事例證明,無論在什麼樣的崗位、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只要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都能獲得人生出彩的機會。對那些在普通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業績的勞動者,要在全社會廣泛宣傳,表彰他們的先進事跡,褒揚他們的勞動創造,大力弘揚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時代新風。企業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寶貴財富,廣大民營企業要尊重員工、關愛員工、善待員工,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在企業發展進步的同時,積極改善工作條件,不斷提高勞動報酬,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讓他們享有體面勞動、過上美好生活。
  第二,如何看待創業?對個人來說,創業是成功之道、致富之本;對一個地區來說,創業是發展之策、繁榮之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省一批又一批創業者不畏艱難,奮力打拼,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創出一番事業,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為國家和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不僅是對創業致富的生動詮釋,更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要大力弘揚“三創三先”新時期江蘇精神,進一步優化創業環境,完善創業服務,強化創業激勵,把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彙集到創新創業的大潮中來。創業之路十分艱辛、充滿曲折,全社會都要充分理解和支持,要加強財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激勵成功、寬容失敗,少一份非議、多一份理解,少一點旁觀、多一點幫助,使民營企業有更多安全感,使創業發展在江蘇大地上蔚然成風。
  第三,如何看待企業家?企業家是全社會最具創新創造活力的群體之一,體現著一個地區企業的精神風貌,影響著一個地區經濟的發展走勢。蘇商有著悠久的歷史,近代以來,以張謇、榮氏兄弟等為代表的蘇商,開中國民族工業之先河。伴隨改革開放春風,新一代蘇商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中脫穎而出,不僅創造了豐碩的物質成果,而且積澱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蘇商精神。廣大企業家要與時俱進傳承好蘇商精神,勇立時代潮頭,不斷超越自我,著力打造蘇商品牌,做敢於擔當的企業、做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做讓人尊敬的企業。製造業是江蘇民營經濟的主體,要更加註重品牌建設,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形成“江蘇製造”的品牌效應,努力打造百年基業。誠實守信,自古至今都是最基本的道德規範,也是市場經濟的通行證,良好的信用可以帶來經營的便利、社會的認可和企業價值的提升。要牢固樹立誠信意識,不論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要把誠信作為安身立命和企業發展之本,以誠信贏得市場、贏得聲譽。要註重保護環境,推動清潔生產、綠色發展,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污染排放,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增長,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更多地增加生態福利。要傾情回報社會,把企業自身的發展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把個人的富裕與全體勞動者的共同富裕結合起來,熱愛祖國,報效國家,把“根”留住,積极參与公益事業,熱心社會慈善事業,踴躍投身光彩事業,在回報社會中樹立良好形象。
  在新起點上開創民營經濟發展新局面,機遇和挑戰並存。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領導,著力提高把握和運用市場經濟規律的能力,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積極營造良好環境、創造有利條件。各部門各單位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強化服務意識,為民營經濟發展修橋鋪路。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多宣傳民營經濟發展的生動實踐,多報道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積極貢獻。行業商會協會要增強自我管理、自我規範、自我發展的意識,充分發揮好為民營企業服務的功能作用。各級工商聯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積極反映民營企業家的呼聲,依法維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獻計出力、多做貢獻。
  我們正處在一個深刻變革、充滿活力的創新時代,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省上下都要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促進江蘇民營經濟大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共同譜寫好中國夢的江蘇篇章!
  (本文系省委書記羅志軍2014年6月3日在全省民營經濟發展表彰大會上的講話,發表時有刪節。)
  (原標題:以“三個轉變”開創民營經濟發展新局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p95wvlrm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